close

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到各領域名人 -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

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

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

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當你在講解產品時,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強化網友的信任度。

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受眾夠精準,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

#1 可包月,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
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想用就用!24小時系統支援,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

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宣傳、促銷,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

#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
上網看直播,一個直播有5000人,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當你啟動系統後,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人數不爆衝、不會急速掉落,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

#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
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不讓您的權益受損。

多次使用:即時付款,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不會有延誤,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

穩定提升: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不急速掉落。

超快啟動:當下買當下用,及時派上用場。

LLIVE455CEFE5VE

 

TikTok買直播人數,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

 

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  Facebook灌觀看人數

1、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

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是不是能夠吸引他。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道具,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

2、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增加曝光率。 蝦皮Shopee在線衝觀看人數包月

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增加活躍度,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

直播前,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讓朋友觀看直播,幫自己增加人氣。 灌Instagram在線觀看人數包月

3、用戶進入直播間後,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抖音在線買直播人數包月

直播內容尤為重要。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

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吸取經驗,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慢慢的,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

4、巧用引流工具。 Instagram在線灌直播人數

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很多人進直播間,目的都是圍觀紮堆。 買TikTok直播人數

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

5、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 衝YouTube觀看人數包月

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

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家人”看待,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一開播就要禮物,聊天不回,點歌不唱,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都不是長遠的做法。抖音衝直播人數

韓少功:遙遠的自然  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積,是一些鋼鐵、水泥和塑料的構造。標準的城市生活是一種晝夜被電燈操縱、季節被空調機控制、山水正在進入畫框和陽臺盆景的生活,也就是說,是一種越來越遠離自然的生活。這大概是城市人越來越懷念自然的原因。  城市人對自然的懷念讓人感動。他們中的一些人,不大能接受年邁的父母,卻愿意以昂貴的代價和不勝其煩的勞累來飼養寵物。他們中的一些人不可忍受外人的片刻打擾,卻愿意花整天整天的時間來侍候家里的一棵樹或者一塊小小的草坪。他們遙望屋檐下的天空,用筆墨或電腦寫出了贊頌田園的詩歌和哲學,如果還沒有在郊區或鄉間蓋一間木頭房子,至少也能穿上休閑服,帶上食品和地圖,隔那么一段時間(比方幾個月或者幾年),就把親愛的大自然定期地熱愛一次。有成千上萬的旅游公司在激烈競爭,為這種定期熱愛介紹著目標和對象并提供周到的服務。  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什么呢?尋找氧氣?負離子?葉綠素?紫外線?萬變的色彩?無邊的幽靜?人體的運動和心態的閑適……事實上,人造的文明同樣可以提供這一切,甚至可以提供得更多和更好,也更加及時和方便。氧吧和醫院里的輸氧管可以隨時送來森林里的清新。健身器上也可以隨時得到登山的大汗淋淋的感覺。而世界上任何山光水色的美景,都可以在電視屏幕上得到聲色并茂的再現。但是,如果這一切還不足以取消人們對自然的投奔沖動,如果文明人的一個個假日仍然意味著自然的召喚和自然的預約,那么可以肯定,人造品完全替代自然的日子還遠遠沒有到來。而且還可以肯定:人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的,是氧氣這一類東西以外的什么。  也許,人們不過是在尋找個異。作為自然的造化,個異意味著世界上沒有一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沒有一個生命的個體是完全相同的。這種狀況對于都市中的文明人來說,當然正在變得越來越稀罕。他們面對著千篇一律的公寓樓,面對著千篇一律的電視機、快餐食品以及作息時間表,不得不習慣著自己周圍的個異逐漸消失。連最應該各個相異的藝術品,在文化工業的復制技術下,也正在變得面目相似,無論是肥皂劇還是連環畫,彼此莫辨和新舊莫辨都為人們所容忍。現代工業品一般來自批量生產的流水線,甚至不能接受手工匠人的偶發性隨意。不管它們出于怎樣巧妙的設計,它們之間的差別只是類型之間的差別,而不是個異之間的差別。它們的品種數量總是有限,一個型號下的產品總是嚴格雷同和大量重復。而這正是生產者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嚴格雷同就是技術高精度的標志,大量重復就是規模經濟的最重要特征。第1000個甲型電話機必定還是甲型,第1萬輛乙型汽車必定還是乙型,它們在本質上以個異為大忌,整齊劃一地在你的眼下嘩嘩嘩地流過,代表著相同的功能和相同的價格。不可能成為人們的什么驚訝發現。它們只有在成為稀有古董以后,以同類產品的大面積廢棄為代價,才會成為某種懷舊符號,與人們的審美興趣勉強相接。它們永遠沒法呈現出自然的神奇和豐富——毫無疑問,正是那種造化無窮的自然原態才是人的生命起點,才是人們不得不一次次回望的人性家園。  也許,人們還在尋找永恒。一般來說,人造品的存在期都太短促了,連最為堅固的鋼鐵,一旦生長出銹痕,簡直也成了速朽之物,與泥土和河流的萬古長存無法相比。它甚至沒有遺傳的機能,較之于動物的生死和植物的枯榮,缺乏生生不息的恒向和恒力。一棵路邊的野草,可以展示來自數千年乃至數萬年前的容貌,而可憐的電話機或者汽車卻身前身后兩茫茫,哪怕是最新品牌,也只有近乎曇花一現的生命。時至今日,現代工業產品在更新換代的催逼之下,甚至習慣著一次性使用的轉瞬即逝,紙杯、易拉罐,還有毛巾和襪子,人們用過即扔。這種消費方式既然是商家的利潤所在,于是也很快在宣傳造勢中成為普遍的大眾時尚。在這個意義上,現代工業正在加速一切人造品進入垃圾堆的進程,正在進一步削弱人們與人造品之間穩定的情感聯系。人們的永恒的感覺,或者說相對恒久的感覺,越來越難與人造品相隨。激情滿懷一諾千金之時,人們可以對天地盟誓,但怎么可以想像有人面對一條領帶或者一只沙發盟誓?牽腸掛肚離鄉背井之時,人們可以抓一把故鄉的泥土入懷,但怎么可以想像有人取一只老家的電器零件入懷?在全人類各民族所共有的心理邏輯之下,除了不老的青山、不廢的江河、不滅的太陽,還有什么東西更能構建一種與不朽精神相對應的物質形式?還有什么美學形象更能承擔一種信念的永恒品格?  如果細心體會一下,自然能使人們為之心動的,也許更在于它所富含著的共和理想。在人們身陷其中的世俗生活中,文明意味著財富的創造,也意味著財富的秩序和規則。人造品總是被權利關系分割和網捕。所有人造品都是產品,既是產品就有產權,就與所有權和支配權結下了不解之緣。不論是個人占有還是集團占有,任何樓宇、機器、衣裝、食品一開始就是物各有主,冷冷地阻止著權限之外的人僭用,還有精神上的親近和進入。正因為如此,人們很難懷念外人的東西,比如懷念鄰家的鐘表或者大衣柜。人們對故國和家園的感懷,通常都只是指向權利關系之外的自然——太陽、星光、云彩、風雨、草原、河流、群山、森林以及海洋,這么多色彩和音響,盡管也會受到世俗權利的染指,比如局部地淪為莊園或者籠鳥,但這種染指畢竟極其有限;大自然無比高遠和遼闊的主體,至少到目前為止還無法被任何人專享和收藏,只可能處于人類公有和共享的狀態。在大自然面前,私權只是某種文明炎癥的一點點局部感染。世俗權利給任何人所帶來的貧賤感或富貴感、卑賤感或優越感、虛弱感或強盛感,都可能在大山大水面前輕而易舉地瓦解和消散。任何世俗的得失在自然面前都微不足道。古人已經體會到這一點,才有“山水無常屆,閑者是主人”一說,才有“山可鎮俗,水可滌妄”一說。這些樸素的心理經驗,無非是指大自然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慷慨接納,幾乎就是共和制的政治倫理課,指示著人們對世俗的超越,最容易在人們心中轟然洞開一片萬物與我一體的闊大生命境界。  當然,這一切并不是自然的全部。人們在自然中可以尋找到的,至少還有殘酷。臺風、洪水、沙暴、雷電、地震,無一不顯露出兇暴可畏的面目——人們只有依靠文明才得以避其災難。自然界的生物鏈存在方式則意味著,自然的本質不過是千萬張欲望的嘴,無情相食,你死我活。敦厚如老牛也好,卑微如小草也好,每一種生物其實都沒有含糊的時候,都以無情食殺其他生命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便在萬籟俱寂的草地之下也永遠進行著這種轟轟烈烈的戰爭。文明進程之外的原始初民,同樣是食物鏈中完全被動的一環。山林部落之間血腥的屠殺,也許只是一種取法自然并且大體上合乎自然的方式,只能算作野生動物那里生存斗爭的尋常事例。他們還缺乏文明人的同類相憫和同類相尊,還缺乏減少流血的理性手段——雖然這種(www.lz13.cn)理性的道德和法律也可以在世界大戰一類事故中蕩然無存,并不總是特別的牢靠。  由此看來,文明人所熱愛的自然,其實只是文明人所選擇、所感受、所構想的自然。與其說他們在熱愛自然,毋寧說他們在熱愛文明人對自然的一種理解;與其說他們在投奔自然,毋寧說他們在投奔自然所呈現的一種文明意義。他們為之激情滿懷的大漠孤煙或者林中明月,不過是自然這面鏡子里社會現實處境的倒影,是他們用來批判文明缺陷的替代品。他們的激情,不能證明別的什么,恰恰確證了自己文明化的高度。換一句話說,他們對待自然的態度,常常不過是對現存文明品質的某種測試:他們正是敏感到文明的隱疾,正是敏感到現實社會中的類型原則正在危及個異,現時原則正在危及永恒,權利原則正在泯滅人類的共和理想,才把自然變成了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文明符號,借以支撐自己對文明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以及自我改進。他們對自然的某種綠色崇拜,不僅僅是補救自己的生存環境,更重要的,是補救自己的精神內傷。   韓少功作品_韓少功散文集 韓少功:月下槳聲 韓少功:靈魂的聲音分頁:123

楊瑩:孟蘇的英國生活  女友孟蘇想去英國,就很快到了英國,住在一個叫斯特靈的小鎮上。老公上學,她當“陪讀”。她常在mail里向我匯報她的吃喝拉撒睡。一段時間里,看她的信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我很感興趣她說的國外趣事。  以前我和孟蘇在同一家報社工作過,我們在一起時,她總是大不咧咧的,可一到了國外,一下子變得忒“肉麻”,電話或信里一開口就是“親愛的”、“非常想你”。當她說到“真的想你,想國內的朋友,想中國的餐館,想西安所有好吃的……”時,我感覺她是真的在想我,不,是在想中國了,因為英國的食物“難吃得要命,中午時學生們都在啃又涼又難吃的三明治……”。她說她想得眼里都出現了幻覺:如果校園里有一個賣肉夾饃或涼皮的攤子,該多好啊!  我們都熱愛北京,感覺那里文化氛圍好,她離開中國前在北京生活了兩三年,我也常去北京。聽說我最近又去了北京,她更覺親切得不得了。我說北京打“的”起價貴,不像西安只花5元或10元而已,動輒就三四十、四五十了,而且動輒就三環、四環地繞。而且常常塞車,約朋友吃飯聊事兒,沒想在車里就把心里想說的話都說得差不多了……沒想到我這一說把她說得好懷念北京,勸我千萬別嫌北京出租車貴,說英國“的士”更“嚇人”,出門再坐個火車就更貴了。她說在北京她出門就打“的”,可到了國外,半年了,至今沒打過一次出租車,而且街上攔不到出租車,有車招手也不停。要坐車得打電話訂,讓車到指定地點來接你,“哪有咱北京方便啊!”聽說我在“金百萬”吃了烤鴨,她更是“嘖嘖”個沒完,念叨著:“唉,我到北京吃的第一頓烤鴨就是在‘金百萬’五棵松店吃的,我老公的一個同學住附近,他一約大家聚會就選在‘金百萬’,那里‘好吃又實惠’,現在真想吃,可哪里去吃啊!”  盡管國外生活比在國內艱苦,熱愛生活的她還是在不斷地發現著她周圍的美。她說,英國的秋天陽光很多,樹葉子也落了很多,沒人掃它們,卻有人用巨大的吹風機吹散、吹均勻,估計是讓它們自然腐爛做有機肥料……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已經美麗得都不像是真的了,可她接著還有更“離奇”的“童話”講給我。  她說,樹葉掉了,樹枝疏朗了,從她家的窗戶便能看到更多的湖面。湖上的天鵝竟越來越多,已經有十幾只,清晨和夜晚,它們就停在湖面上。  在她家窗外的草坪上落滿了鳥兒……  松鼠和野兔還會蹦到她家的窗臺上,等她給它們喂食……  傻乎乎的野鴨,一聽到開窗的聲音,就搖搖擺擺地跑過去……  松鼠捧著食物躲到灌木叢里吃……  湖鷗銜著面包渣很敏感地想半天才會吃……  這簡直就像她編造給我的童話!我不敢相信,她的窗外怎么會有那么多可愛的小動物呢?把她搞得儼然一童話公主!我怎么也不相信這些是真的。于是,她馬上用照相機拍下來,mail給我,我這才信了,她說學校的路邊有很多“小心駕駛,請勿傷到動物”的牌子。這種對待動物的態度讓人心里覺得很溫暖。我覺得我們中國人真該學學這一點,人人都該有這種“環保意識”才對。  當我看完她那美麗的畫面后,說自己最近休年假時又去了趟北京,十一月的北京已是冬天了,天是霧蒙蒙的,陽光不多。我去安東大廈買了一身運動裝穿上還是感覺到冷,又買了一身“班呢路”休閑厚衣才算不哆嗦了。北京以及整個北方的秋天和春天一樣總是轉瞬即逝,而她所在的蘇格蘭的氣候仍然不是很冷,可以說她在那里才算真正過上了秋天,于是,我說有點羨慕她那里的秋天感覺,我想這對她來說也許是一種“安慰”吧。沒想到她卻說,她喜歡我們北方的天氣,喜歡那種寒冷的感覺。這真沒辦法,就像山溝溝里的孩子不嫌家鄉窮一樣,這是感情。一個人的情感是誰也左右不了的。  她說到了國外,有時顯得有點無聊。她并不習慣過清閑日子。  她說現在每天的生活很清閑,但她是勞碌命,每天晚上睡覺都做夢,可見大腦就沒放松過!閑得有點病了的感覺。可見就得在國內被主編、編輯們吆喝著四處去采訪、晚上熬夜寫稿件那么過,才不得病,才舒服!  她開始逛慈善商店,她說逛慈善商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后來她就常常在周六和周日,去那里打上兩天零工。她講了很多好玩的事可算是讓我開了眼界。  在英國,慈善商店很多。一般是某基金會向政府申請以開商店的形式募集資金,政府給以免稅的優惠政策。慈善商店里售賣的貨品很多是居民無償捐贈的衣服、日用品。也有新商品,一般賣的都是窮國家如泰國、非洲國家人們手工制作的工藝品。這些新商品利潤并不高,但慈善機構的人認為幫助窮國家的人們賣掉了他們的產品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遇到圣誕節,也賣很多貼有自家基金會標簽的新商品,一般都是些裝飾品、賀卡。  孟蘇工作的這家慈善商店是皇家癌癥基金會開的店。店不大,卻是斯特靈鎮上生意最火的慈善商店,每年給基金會上交100萬英鎊,可見生意多好!小小斯特靈鎮有七八家慈善商店。據女友說,來慈善商店工作的人心眼都不錯。經理對人都很信任,第一天去就讓她整理貨架,完全沒有防備心。經理是個很能干的英國大媽。  店里的員工除了經理領取薪水,別的人都是義工。老人們很喜歡來商店里做事,一方面排遣寂寞,另一方面店里的一些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權力,比如收銀、給二手貨定價。  在某些方面,慈善商店很像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但比潘家園干凈,每一家都布置得很溫馨,櫥窗擺設得很漂亮,很像北京新街口一帶的小商店。價也沒那么離譜。居民們捐贈的東西中有不少是很有價值的老家伙。  孟蘇在商店里的工作任務是整理庫房。還有一些人收拾舊衣服,太舊的、有壞的就扔掉。還有人把它們熨好、掛好。因為是義工,不拿薪水,所以工作起來氣氛很輕松,上班時間很自由。孟蘇都是下午去,干3小時。老太太們對她這個外國人很耐心。有一個老太太很漂亮,看上去很高貴的樣子,她搞不明白人家是不是貴族,因為蘇格蘭的貴族很多,多得不成比例。她們干一會兒,就會張羅著喝下午茶,店里有咖啡,人人都帶點餅干互相讓著吃。  快到圣誕節了,英國的商店從10月份就開始打圣誕節的廣告,店面也全換成圣誕節的模樣。慈善商店也不例外,進了很多和圣誕節有關的新貨。所以孟蘇那些天的工作就是把新貨的包裝拆開,檢查是否有損壞,與接貨單核對。  來慈善商店上班,除了學英文、了解英國社會,還有就是為了有一個工作背景。在英國找有償工作必須要有推薦信,他們這種外國人找第一份工作時上哪兒去找人寫推薦信?慈善商店就可以幫我們寫推薦信。而且英國人認為你能在慈善商店工作,說明你很有愛心,對你的印象就很好。  (續)  商店里賣很多中國人看來簡單就是沒用的東西,各式蠟燭、燭臺、做成小天使的香牌、各種材料的書擋、鎮紙、大大小小的盒子、小擺設、扔在花園里的玻璃石子。  孟蘇的一個朋友S·L在倫敦時住在諾丁山,就是大嘴朱麗亞羅伯茨極其不真實地愛上休格蘭特的地方。他曾在英國最大的一家慈善商店諾丁山分店工作,可見到不少寶貝。諾丁山是倫敦演藝明星聚居的地方,常有明星們把自己穿過一二次的禮服、演出服、時裝捐到這里來。很多衣服上都有設計師的親筆簽名。這些價值幾千上萬鎊的衣服在慈善商店往往也就賣99鎊,很多中產階級來買,一買就是上千鎊的衣服。  還有些敗家子,不知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只嫌擱家里招灰,送出門最清閑。S·L就在自家店里花8鎊買了一本老郵票,可其中一套50年代的黃山郵票在國內郵市上就值幾千塊。她說,在斯特靈一家慈善商店里看到很多膠木老唱片,一張1鎊,如果淘回國,不就解決了我的機票錢!  孟蘇稱自己是“物質主義分子”,說他們這些“物質主義分子”一來英國就要找機會去逛慈善商店,而且專門去倫敦的諾丁山逛!她說諾丁山有一個聞名歐洲的露天市場,東西便宜得驚人,比如1鎊1公斤的大櫻桃,那S·L曾以1鎊的價格買了0.2立方米集裝箱的香蕉,從此徹底治好了饞香蕉的毛病。  孟蘇和我一樣,對什么都感興趣,總是先去顧及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我原以為她一去會首先忙著學英語,沒想到她不去那些專門訓練英語的班上學,而是利用到慈善商店上班的形式學英語,盡管她到了國外后深知語言的重要。一次,她還給我講了兩個有關“語言問題”的段子,很有意思。  段子一:  某男生,去年從北京來英國陪讀。在一家著名的大餐館里打工,先洗碗,后當做三明治的廚師,現在已經是大廚。他在國內時是記者,沒有任何廚房經驗,可見西餐廚師是多么容易當,也就可以理解英國飯為什么難吃了。他自己也說西餐制作過程也和中餐一樣是見不得人的。一年了該男生的英文仍然很差,聽、說都不行。今年,他老婆幫他聯系,得以來上斯特靈大學的碩士。可見“走后門”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他每次接電話都要老婆拿著另一個分機和他一起聽,怕漏掉什么重要的事。他接聽電話的法寶是聽到什么都說“YES”!  于是他就應聘“希爾頓”酒店的廚師工作。一天酒店人事部的人給他來電話,問他:“你對我們的工作感興趣嗎?”他答:“YES!”又問:“那你現在有全職工作嗎?”他回答:“YES!”又問:“那你為什么還應聘我們的工作?”他還答:“YES!”他老婆在另一間屋子聽了氣得夠嗆,又不能替他說。幸運的是,該男生還是得到了這份工作。  第一天上班是去開會。男生到了希爾頓,進得酒店,稀里糊涂走到一個會議廳。門口的人問他是不是來開會的,他說“YES!”。立刻被熱情地迎進去。他覺得有些奇怪,怎么來開會的全部西裝革履,不像是廚師們的會呀!發言的人在說什么,他聽了個云山霧罩。主持者問他是誰。他說是新來的員工。主持人立刻熱情地對別人說,快去教教他,會后是很高級的酒宴!男生越坐心里越發毛,又細問才知道他來參加的會是酒店高級職員的會。電話里通知他開會地點,他就沒聽明白。  在國內常聽說“混會”,原來“混會”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無知。  段子二:  某日下午,某女生去電腦教室上網。她對教室門口貼的各種字條熟視無睹,一頭扎進教室。在教室里坐了一會兒她聽到有人在高聲說話,扭頭一看,是個老師模樣的人拿著一摞紙在說話。說了些什么,女生一句都聽不懂。但她的常識告訴她好像是在考試。環顧四周,又不像是考試的樣子。教室很大,里面的學生干什么的都有,鄰座的一個男生接過老師發的紙,和一個女孩親密地交談,然后就把紙撕了。老師的衣著品位很差,一條皺巴巴、顏色很難看的條絨褲子,綠襯衣,極其不協調的領帶。他雙手(www.lz13.cn)插在褲兜里,很悠閑地轉悠,吹著口哨。是在監考嗎?學生看上去也不像是考試的樣子。不管那么多,該女生繼續上她的中文網,但心里終究不踏實,她跑去問一個在看繁體中文網站的男生。女生有些愛面子,不說自己聽不懂,只說她沒聽清;那男生也挺愛面子,也說沒聽清。女生終于決定不管其他,只管自己上網。這時那老師過來要發給女生卷子,女生有限的幾句英文情急之下全部忘光,急得直搖頭擺手,表示不要。這個網上了3小時,出得門,細細看,才看見門口貼著“本教室今天下午考試”的通知。  什么叫無知者無畏?這上面講的就是!“某男生”就是S·L,“某女生”就是她,到了國外,所有事都可能發生,她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  孟蘇雖已結婚6年了,不要孩子也不想當主婦,在國外也不當。她怕過李太太那樣的生活。她說,“現在我雖然是陪讀身份,但不該我干的活兒我就是不干,一定要陳曉帆(她老公)干!”于是,她又為國內《三聯周刊》等幾家刊物的專欄寫起了文章。 楊瑩作品_楊瑩散文集 楊瑩:拜謁柳青墓 楊瑩:E時代的書信情結分頁:123

朱自清:飄零  一個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書房里,在暈黃的電燈光下,談到W的小說。  “他還在河南吧?C大學那邊很好吧?”我隨便問著。  “不,他上美國去了。”  “美國?做什么去?”  “你覺得很奇怪吧?——波定謨約翰郝勃金醫院打電報約他做助手去。”  “哦!就是他研究心理學的地方!他在那邊成績總很好?——這回去他很愿意吧?”  “不見得愿意。他動身前到北京來過,我請他在啟新吃飯;  他很不高興的樣子。”  “這又為什么呢?”  “他覺得中國沒有他做事的地方。”  “他回來才一年呢。C大學那邊沒有錢吧?”  “不但沒有錢,他們說他是瘋子!”  “瘋子!”  我們默然相對,暫時無話可說。  我想起第一回認識W的名字,是在《新生》雜志上。那時我在P大學讀書,W也在那里。我在《新生》上看見的是他的小說;但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心理學的書讀得真多;P大學圖書館里所有的,他都讀了。文學書他也讀得不少。他說他是無一刻不讀書的。我第一次見他的面,是在P大學宿舍的走道上;他正和朋友走著。有人告訴我,這就是W了。微曲的背,小而黑的臉,長頭發和近視眼,這就是W了。以后我常常看他的文字,記起他這樣一個人。有一回我拿一篇心理學的譯文,托一個朋友請他看看。他逐一給我改正了好幾十條,不曾放松一個字。永遠的慚愧和感謝留在我心里。  我又想到杭州那一晚上。他突然來看我了。他說和P游了三日,明早就要到上海去。他原是山東人;這回來上海,是要上美國去的。我問起哥侖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哲學,與科學方法》雜志,我知道那是有名的雜志。但他說里面往往一年沒有一篇好文章,沒有什么意思。他說近來各心理學家在英國開了一個會,有幾個人的話有味。他又用鉛筆隨便的在桌上一本簿子的后面,寫了《哲學的科學》一個書名與其出版處,說是新書,可以看看。他說要走了。我送他到旅館里。見他床上攤著一本《人生與地理》,隨便拿過來翻著。他說這本小書很著名,很好的。我們在暈黃的電燈光下,默然相對了一會,又問答了幾句簡單的話;我就走了。直到現在,還不曾見過他。  他到美國去后,初時還寫了些文字,后來就沒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遠處的云煙了。我倒還記著他。兩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學日報》上見到他一篇詩,是寫一種清趣的。我只念過他這一篇詩。他的小說我卻念過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記的是那篇《雨夜》,是寫北京人力車夫的生活的。W是學科學的人,應該很冷靜,但他的小說卻又很熱很熱的。  這就是W了。  也上美國去,但不久就回來了。他在波定謨住了些日子,W是常常見著的。他回國后,有一個熱天,和我在南京清涼山上談起W的事。他說W在研究行為派的心理學。他幾乎終日在實驗室里;他解剖過許多老鼠,研究它們的行為。p說自己本來也愿意學心理學的;但看了老鼠臨終的顫動,他執刀的手便戰戰的放不下去了。因此只好改行。而W是“奏刀駋然”,“躊躇滿志”,p覺得那是不可及的。p又說W研究動物行為既久,看明它們所有的生活,只是那幾種生理的欲望,如食欲,性欲,所玩的把戲,毫無什么大道理存乎其間。因而推想人的生活,也未必別有何種高貴的動機;我們第一要承認我們是動物,這便是真人。W的確是如此做人的。P說他也相信W的話;真的,P回國后的態度是大大的不同了。W只管做他自己的人,卻得著P這樣一個信徒,他自己也未必料得著的。  P又告訴我W戀愛的故事。是的,戀愛的故事!P說這是一個日本人,和W一同研究的,但后來走了,這件事也就完了。P說得如此冷淡,毫不像我們所想的戀愛的故事!P又曾指出《來日》上W的一篇《月光》給我看。這是一篇小說,敘述一對男女趁著月光在河邊一只空船里密談。那女的是個有夫之婦。這時四無人跡,他倆談得親熱極了。但P說W的膽子太小了,所以這一回密談之后,便撒了手。這篇文字是W自己寫的,雖沒有如火如荼的熱鬧,但卻別有一種意思。科學與文學,科學與戀愛,這就是W了。  “瘋子”!”我這時忽然似乎徹悟了說,“也許是的吧?我想。一個人冷而又熱,是會變瘋子的。”  “唔,”p點頭。  “他其實大可以不必管什么中國不中國了;偏偏又戀戀不舍的!”  “是啰。W這回真不高(www.lz13.cn)興。K在美國借了他的錢。這回他到北京,特地老遠的跑去和K要錢。K的沒錢,他也知道;他也并不指望這筆錢用。只想借此去罵他一頓罷了,據說拍了桌子大罵呢!”  “這與他的寫小說一樣的道理呀!唉,這就是W了。”  P無語,我卻想起一件事:  “W到美國后有信來么?”  “長遠了,沒有信。”  我們于是都又默然。  1926年7月20日,白馬湖。 朱自清作品_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匆匆 朱自清:冬天分頁:123


買Instagram直播人數
衝直播人數最快速- 灌抖音觀看人數包月 抖音衝直播人數包月網紅都在用的灌直播人數服務- 買YouTube在線觀看人數包月 灌TikTok在線直播人數衝直播人數最快速- 灌抖音直播人數包月 灌YouTube觀看人數包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86d4t4 的頭像
    s86d4t4

    曾銘萍的推薦清單

    s86d4t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